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能力
周少平
我们一直都强调,学习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个知识经济的社会,每个人都必须要不断学习,不断发展和充实自己,而利用网络来学习势必会成为主流的学习方式。一个成功的教师并不是教给了学生多少知识,而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果一个学生能够利用网络来自主学习,那么这将为他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教师,就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程与网络的关系,发挥课程的优势,从课程的理念、课程设计既课程实施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网络自学能力。
一、用正确的理念指导教学,重视应用
信息技术是一门非常实用的课程,即学即用,学生们在学习了某个知识之后,就应该充分地运用到生活中,运用到学习中。但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还是看重分数,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对“应用知识”的理念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们缺乏应用的意识,信息技术的学习也只是为了考试。目前,各类网络教育和网络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们能够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和相关的网络技术进行自主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建立“培养学生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的“大应用”教学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授学生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并指导学生们总结学习过程,让“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开展自主学习能力”纳入课堂教学目标,并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形成网络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和相关能力。这样一来,就可以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激发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潜力。
二、精心设计课堂,创造良好的网络自主学习氛围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好上课时间,在课堂上为学生们创设网络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们在这种氛围中积极学习。要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就必须要有必须的硬件设备和网络环境。有些学校配有计算机室,但有些教师嫌麻烦,怕管理,常常是在教室里给学生们上信息技术课。还有些学校为了防止学生们在计算机室上课的时候上网,计算机室通常不配网络,这样环境又如何来谈网络自学能力呢?网络必须要开放,给学生们创建一个近距离的网络自主学习环境,只要教师管理得当,引导得当,在这个基础上精心设计好教学模式,相信学生们一定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能力。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们使用网络,在初始的时候,可以开放计算机室的内部网络,断开internet的网络连接。同时,教师在计算机上发布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学习任务,让学生们学会并适应利用网络资源来学习,还可以通过相关的控制技术,有选择地对学生们开放网络。
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录播技术,把课堂上要讲解的内容录制成一些视频,但这些视频不能太长,最好控制在5分钟一集,让在网络平台上,让学生们自主地去观看和学习,这样的话,学生们可以在观看完一集视频之后马上进行巩固和实践,过长的视频不利于学生们的学习,需要教师们把所学的知识点细分,让学生们一点点地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网络自主学习能力。当然,教师还是需要在旁边引导,并帮助有需要的学生解决相关的问题。
三、合理组织课堂,实现在网络中教学
要培养学生们网络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就必须明确自身在教学中所处的地位,教师不再是主讲者,而是扮演资源提供者、在线指导者和课程组织者等多种角色。如果教师不能放开双手,让学生们成为网络自学的主角,学生们的潜力得不到发挥,能力也很难得到提升。 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相关的知识学习情况来充分组织好课堂,可以通过网络环境利用视频、图像或文字等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让学生们自主学习,尽可能地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化环境中开展教学活动。
比如说教师可以发布一个网络自学平台,鼓励学生们通过自学平台进行学习,在这个平台上获取资源和领取学习任务。指导学生们结合教师已经给出的学习方法和相关的视频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学生们在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之后,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展示,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对表现还有欠缺的学生进行鼓励。另外,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让学生们进行交流,也可以是师生交流,交流学习心得,交流方法和技巧等,共同分享学习的喜悦。教师还可以通过在线辅导有效地帮助学生们解决相关的问题,特别是方法和工具的运用指导。最后,还要鼓励和引导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在家网络来解决一些其他科目的问题,上网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充分利用好网络。
总的来说,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是要让学生们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巧,更是要承担起培养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们在信息化环境下充分利用网络,不断充实自己和发展自己,不能局限于课本上所学。而是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们在将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做一个能学会学的强者。
(作者系校级优秀教师,东方红中学二级信息技术教师)
责任编辑:贾琴琴